您的位置::水田农业网 >> 少花荸荠

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史梯景天山紫茉莉蕨麻三叶梅蛇葡萄属

时间:2022年09月05日

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

在经受着国际金融危机,外贸出口受到冲击的当前,金堂县食用菌协会最近的一组数据却让人振奋:今年1季度,全县食用菌产量达到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销售8万吨,出口1万吨,同比增长6%,全县食用菌产业不仅没有因金融危机受到影响,反而呈现出产业升级、品牌优化的加速发展态势。今年2月,金堂县再次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

逆势上扬、加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金堂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以及在复合发展三次产业思路的引领下,对产业始终如一的打造。特别是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狠抓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县正在从食用菌生产大县转变为食用菌生产强县,力争在3年内实现食用菌总产量40万吨,产值20亿元;出口食用菌基地认证达100%;创建1个国家级品牌,3个省级名优品牌;培育有直接出口经营权企业5个,外贸出口达50%以上;带动菌农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到2012年末,成为“全省食用菌产业牵头县”,“全国食用菌袋料栽培第一产区”,“中国食用菌之都”、“中国最大的出口食用菌基地”。

规划引领 基地生产标准化

每天清晨,淮口万福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大路没法丈量出数据上便喧闹起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们聚集在这里,收菇的货车排起了队——自从有了这个500亩的新基地,这里的生意就越来越好了。据悉,为了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县上加快了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目前万福村的基地已有种植规模在30万袋以上的大户20户,下一步该镇的加工企业也将逐渐迁入基地内,使生产与加工连成一片,实现生产统一指导、产品质量统一把关。“生产更规范了,产量和质量更有保证,这些货都是要出口的!”一位客商说。

以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这一直是金堂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坚持的“真理”。从今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列入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一园一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和集中加工区)的产业发展思路,计划至2010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突破4亿袋,产量达40万吨,行业产值突破20亿元,同时,结合全县9个食用菌主产乡镇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食用菌品种各有特色的实际,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起木耳、姬菇和新特珍稀菌类三大基地,并在清江、淮口、赵镇、赵家和福兴新建“金堂县优质出口食用菌集中发展区”5个,总面积3000余亩,有力地促进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程度的提高。

了解食品出口的人都知道,要想真正推动食用菌走出国门,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壁垒是最大的难关。从今年起,县上制定了姬菇、木耳、平菇等几个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对生产、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规范,要求各个基地按照“六统一”的模式规范管理,并采取由县农发局、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镇乡等多部门联动、相互协作的方式,合力进行质量监管。目前全县食用菌基地全部建立了生产档案,将菇农信息及生产过程详细地作以记录,建立生产经营者制和质量追溯制,有效保障了食用菌生产、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据悉,为了让每一个菇农都能牢固树立起质量意识,县政府每年还拨出20万元专项经费加强菌农技术培训,加快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步伐,并狠抓示范基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促进广大农村居民都能掌握科学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边沿撕裂强度—把纸折叠成V 型缺口。截至目前,全县被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达8000余亩,有5个食用菌加工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3家企业通过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目前业主规模经营食用菌生产基地达3000亩以上,食用菌主产乡镇9个(基中9000万袋以上规模的乡镇1个,5000万袋—6000万袋的乡镇4个,1000万袋—2000万袋的乡镇4个);种植100万袋以上的专业村65个,种植10万袋以上的专业大户500余户;培育食用菌加工企业19家,产值突破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专业加工大户200余户,产品成功打入到日本、韩国及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扶优助强 企业经营品牌化

“幸亏我来得及时,不然怎么给下了订单的商家交代啊!”签下近万吨姬菇的销售合同,专程从日本赶到金堂的滨一株式会社社长浜本乡一松了一口气——经过多年的发展,金堂县已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姬菇生产基地,并成功地打入了沃尔玛、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国家。现在,金堂姬菇已代表了了行业中的顶级品牌,每年的销售几乎都是被经销商一抢而空。

如果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品牌则是产品的灵魂。围绕食用菌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金堂县在品牌打造上下足了功夫。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并从县财政每年筹集一定资金用于食用菌标准化建设、扶持龙头企业、菌种研发等专项补贴,鼓励企业树立品牌、创品牌,走品牌发展之路。近几年,县政府投入的专项扶持资金已达到近千万元,已有5家食用菌加工企业被评为成都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姬菇、白平菇、双孢菇、鸡腿菇、榆黄菇等10多个品种以及清水菇、小包装方便食品、压缩食用菌块等多种产品的发展格局。同时,县上还通过资源整合,在遵循自愿的前提下,组织全县有一定加工、生产实力的金菇菌业、金成食品、金琳食品、金源菌业、金绿菌业和三强菌业六家公司联合,新组建了“四川金绿菌业(集团)开发有限公司”,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强产业树品牌,光靠政府还不够。县上引导食用菌大户和企业成立了金堂县食用菌产业联合会,并先后在6个乡镇建立了食用菌专业协会,为各重点乡镇配备了1—2名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作为联系政府、菇农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各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履行了“服务、维权、自律、发展”的职能,充分发挥技术推广、信息引导、资金协调、菌种管理、食用菌交易秩序整顿、技术培训等作用,有效带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食用菌营销渠道。据悉,目前金堂县已成功创建“菇源”、“天绿”等四川省、成都市知名食用菌品牌,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报了“金堂姬菇”的地方证明商标。

变废为宝 产业发展循环化

一大早,金堂县清江镇双江村村民薛兴斌便骑黄花茅着三轮车,把这两天生产的食用菌废渣运到1公里处的菌渣堆场。而堆场的另一边,一袋袋包装好的菌渣被抬上了有机肥生产企业的运货车。“以前每天都要头疼菌渣往哪倒,现在不但不愁了,每吨菌渣还可以卖120多元!”据堆场工作人员介绍,现在金堂县已锐叶茴芹全面推行了“秸秆——食用菌——菌渣——饲料——生态有机肥”的循环综合利用机制,今后全县每年产生的30万吨菌渣不仅不会为环境带来影响,还将为菌农增加收入。

金堂县是我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县,但是许多人都不知道,考虑到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县上差点“枪毙”这一产业。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废弃物处理难等问题,近年来金堂县始终把资源循环利用放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注重从品种选择、技术创新、废弃物利用等大油芒属方面攻克见血封喉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这道难题,不断淘汰需要木屑、锯末粉的食用菌品种,研究试验栽培料新配方和栽培管理新技术,另一方面着力研究菌渣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拉长产业链,实现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在清江、淮口、赵家等5个主产乡镇,金堂县分别落实了1—2个面积在10亩以上的集中堆放场,并引进了成都大地绿色系统有限公司等菌渣回收利用公司,所有菇农都可将生产后产生的菌渣运送到这里集中堆放,经发酵、压缩后由公司负责回收,用于生产各种肥料。同时,县上还在清江、淮口、赵镇、赵家和福兴等镇组建了“金堂出口食用菌集中发展区”,在集中生产和管理的同时也对园区内菌渣进行集中处理:首先用生物酶将菌渣中的蛋白质转化成生物饲料;不能转化为生物饲料的菌糠(渣)则送入生态有机肥厂处理,生产出高效、优质、廉价、无公害的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剩下的糠渣通过堆放处理,将其腐熟后直接施入果园;最后不到30%的废弃物经沼气和气化炉处理,还可产生出清洁的一氧化碳气体供人们烧火、做饭。据悉,目前全县每年生产的菌渣在30万吨左右,其中80%左右已通过精深加工回收利用,其余的也通过粗加工,采用粉碎还田等方式再次利用,有效保障了产业可持续发对照传统方法的优势:展。(成都)

:XS

重庆南岸肛肠一甲医院
北京甲状腺医院
重庆万盛男三甲医院
专业治疗医院
友情链接